股票代码:000000
首页>动态>行业报道

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的“开荒之路”时间:2016-05-10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3月1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右)与美国能源部长欧内斯特·莫尼兹(左)出席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落成仪式。当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美国能源部共同在北京建设的核安保示范中心正式投入运行。


“中国最近建成运行了核安保示范中心,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和美国在核安保方面正密切合作。”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4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四届全球核安全峰会开幕演讲中说。  
  此前一天,中美还将核安保示范中心作为两国在核安保培训和最佳操作实践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列入《中美核安全合作联合声明》中。  
  中美两国政府还承诺,将继续就核安全培训和最佳操作实践保持沟通,以最大程度发挥示范中心的作用和有效性。  
  3月18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与美国能源部共同建设的核安保示范中心在北京市房山区投入运行,较原计划提前一年建成。这是迄今中美两国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的核领域最大合作项目,可为亚太地区各国提供系统、全面的核安保教育培训。  
  作为项目直接参与者,许振华见证了核安保示范中心如何从一块荒地,经由中美专家团队28轮磋商,被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全交流与培训中心的过程。  
  “中美是世界上在核领域影响最大的两个国家,合建示范中心展示出大国间的新合作模式。”中国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副主任许振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落子”核安全峰会

    在2010年4月举行的首届全球核安全峰会上,中美两国政府承诺合建核安保示范中心。听到这个消息时,许振华并不感到惊讶。作为当时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成员,身处维也纳的许振华一直关注着中国核领域的国际合作活动。
    在他看来,中美两国共同建设核安保示范中心,有着切实的现实考虑。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目前正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到工业、医学和农业等领域中。
    “规模越来越大,使用的核材料和放射源也越来越多,核安保能力建设需求变得非常明显和强烈。”许振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时全球恐怖主义威胁也正日益严峻。
    美国政府2010年举办首届全球核安全峰会,呼吁全球各国携起手来防范核恐怖主义危机,正是为了防止核武器及核材料落入恐怖组织手中对全球安全构成威胁。就在那届峰会上,中美两国同意加强在核不扩散、核安保和打击核恐怖主义等方面的合作。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还就联合在华建立核安保示范中心达成了共识。
    2011年1月胡锦涛访问美国期间,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合作建设核安保示范中心的谅解备忘录,让这项共识得以落地。根据美国能源部简报,依据双方签署的备忘录,美国能源部下属机构国家核军工管理局(NNSA)和美国国防部将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合作,创建一个可用于开展核安保各个方面培训的场地。事实上,中美在核安保领域的合作交流,早在2005年就已经展开。2005年11月美国和中国在北京举行了首次核材料管理技术示范活动。从那时起,至2011年1月,中美两国围绕核安保问题举行了超过15次研讨会。“我们在实物保护、保卫力量、核材料衡算与控制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上,有着坚实的基础。”美国国家核军工管理局首席副助理局长大卫·胡伊赞加2011年1月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但当时的情况是,“我们仅有一处规模较小的场地开展培训”。大卫·胡伊赞加希望将所有设施都搬到一个更大的培训中心,“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把中国和所在地区中的其他国家人员带来学习使用目前最新的设备。在那里,他们可以得到亲身体验和了解,一旦核材料储存场地周边的警报响起,安保人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大卫·胡伊赞加说。而中美两国政府签署的谅解备忘录,让双方在核安保领域的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许振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美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合作起步更早。1985年7月达成了和平利用核能、核技术的合作协定。2010年举办首届核安全峰会是一个契机,让两国在核安保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加强核安保合作,双方都有需求。美国帮助重要的国家加强核安保能力建设,提高全球核安保水平,一方面对全世界来说将更为安全,另一方面对美国也有利,避免其他国家的核材料被盗或核设施被破坏。”许振华表示,对中国而言,与美国加强核安保合作,既能借鉴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也能体现出中国负责任的核大国地位。  

  28轮磋商
  
  核安保示范中心位于距北京市中心约35公里的房山区长阳科技园内,实际建设用地面积为5.33万平方米。中心矗立着展示培训楼、分析实验楼、环境试验楼、核材料衡算与控制综合培训设施、响应力量训练及演练设施和实物保护测试场等12栋主要建筑。  
  但2013年上半年许振华来看的时候,这一区域还是一片荒地。“整片都是荒草,地上都是坑坑洼洼的。周边动工比较早的(项目),到处堆着建筑垃圾。”许振华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刘永德曾向媒体轻描淡写地形容,建立示范中心过程可不容易。但事实上,由于两国政府签署的备忘录内容比较笼统,双方在此后的磋商过程,就如同在一片荒野上“开荒”。  
  “备忘录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明确由中方提供场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美方负责提供相应的设备,并规定后续工作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美国能源部以及各自的执行机构来负责进一步沟通落实。”许振华从参与前期磋商工作的同事口中了解到,双方此前对这一项目并没有详细的规划方案。  
  “在第一轮磋商,只知道中美双方见面要谈建这个中心。”许振华说,“最开始只认为有实验室,有培训楼就行了。示范中心现有的规模,是双方通过一轮轮磋商谈出来的。”  
  从2011年起至2015年12月核安保示范中心竣工,中美双方专家团队共进行了28轮磋商。2013年4月,许振华从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返回国内,在2011年11月成立的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先后以主任助理和副主任的身份,从第16轮磋商开始参与到后面的磋商过程中。  
  “越到后面,难度越大,因为涉及关键设备的问题。”许振华说,“由于美方提供设备的预算受到美国国会严格的拨款监督,他们曾表示,希望设备指标不用那么先进,台套数也别这么多,能满足培训、展示功能就可以了。”  
  但中方对核安保示范中心有更高的功能定位。许振华表示,中方在磋商过程中,逐渐设想将核安保示范中心建得功能更齐全,除了能满足国内的需求,也能够为亚太地区、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在荷兰海牙核安全峰会上讲话时,也特别提及核安保示范中心的建设进度,并承诺“将为地区乃至国际核安全技术交流合作做出贡献”。  
  许振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习近平的这番讲话直接影响到核安保示范中心后续建设的设施规划,他们由此希望将中心建得更完善,设施更齐全。  
  由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组成的中方专家团队,在设计过程中,广泛收集国内核安保机构、核设施运营单位和相关科研院所等未来潜在培训对象的需求,逐步将中心的功能定位为“开展核安保、核材料管制、核进出口管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与培训、测试与认证、先进技术展示”。  
  除了提出希望配备性能更好的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热电离质谱仪等测量精密度高的设备外,中方还希望配备性能更好的台套数不是单台,尽可能有多台设备进行测量数据相互间比对和验证。  
  中方还提出增加核安保应急指挥中心等先进设施的需求。许振华说,增加了核安保应急指挥中心后,核安保示范中心除了能提供培训和教学平台功能外,将来还能满足核安保事件应对处置和反核恐的需求,及时获取信息,并通过配置的移动式车辆监测设备,及时协助发现和找回被恐怖分子非法获取的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增加实战培训条件。  
  许振华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高精密度的设备往往价格不菲,现已配备的德国出产的热电离质谱仪单台就需要100万欧元。中美专家往往需要为了某台设备反复磋商和“拉锯”。其中,关于增加核安保应急指挥中心的设备配置问题,双方磋商就持续了三四轮之久。为了让美方能接受中方所提出的要求,中方团队在结束上一轮磋商后,就会继续投入到下一轮磋商准备当中。  
  “每人都根据自己分管的业务范围,根据上一轮的磋商进展,准备接下来的磋商内容。随后,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还要内部讨论、审核,再往上级部门(国家原子能机构)申报。”许振华说,在建设核安保示范中心那几年,工作人员工作都很紧凑,周末加班是常态。
    对于中方随着设计进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美方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设备涉及经费预算的问题,尽管我们能以培训和工作的技术需求,以及前瞻性等理由来说服他们,但他们回去还得做国会的工作。”许振华了解到,美方最初为了合建核安保示范中心设定的预算大致是1.2亿元人民币,而最终美方提供了价值约两亿元的先进设备。  
  许振华对于共事多年的美国同行也是相当认可,“双方都是精诚合作,想把事情做成,把中心做得更先进。没有谁给谁出难题和障碍,都是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着眼核安保合作新阶段  

  第四届全球核安全峰会举行期间,在华盛顿会议中心的媒体中心举行了与会国核安保成果展。设置在中国展区中的核安保示范中心模型让中国成果展增色不少。  
  尽管在建成时间上晚于同属于全球核安全峰会成果的日本和韩国设立的同类机构,但无论从规模、设备先进性,还是功能多样化相比较,中美合作建设的核安保示范中心都更为优越,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保技术交流与培训中心”。这得益于美国提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作为老牌的核能强国,美国在核安保领域的能力也位居前列。而其所依托的则是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以及美国国防部国防威胁降低局的专家团队。  
  在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设计建设过程中,美方也派出了四大国家实验室和国防威胁降低局专家参与磋商,并为示范中心中方人员提供设备验收性和使用性培训。  
  两国在核安保领域的合作,并没有随着核安保示范中心的建成运行而划上句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9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和美利坚合众国能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在核安保领域合作的意向性声明》。  
  许振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声明内容中提及,在核安保示范中心建成后,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包括教员培训、为第三国提供培训,以及核安保教材开发等。  
  美国哈佛大学贝尔弗尔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尼古拉斯·罗斯认为,核安保示范中心是中美两国在核安保领域加强合作的重要一步。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中美两国而言,接下来应该拓展民用设施以外的核安保合作。  
  从2013年起,美方已经为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的约30名在编人员进行了基础教员培训,未来还会开展更高级的培训。  
  “美方的培训内容很值得借鉴。”许振华说,美国培训教师会要求教员忠实地使用教材内容授课。同时,很讲究授课技巧,要求教员不能只念书本,声音要宏亮,并配以肢体动作来辅助掌握课堂气氛,讲求师生互动。他们还会对教员的仪表提出要求。  
  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也借鉴了美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培训课程教材,成功编制了第一批教材。为了加强教材的针对性,满足用户需求,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还邀请了核电厂等机构的资深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设计院的专家、高校专家,加入教材编写团队中来。  
  许振华还表示,未来还希望邀请这些编制教材的一线专家和代表担任核安保示范中心的兼职教员,以满足培训需求巨大和编制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  
  4月1日,习近平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发表讲话时谈到,中国将构建核安保能力建设网络。同时,中国将利用国家核安保示范中心等现有平台,开展核安保从业人员培训、核安保技术演练和交流等活动,也欢迎亚太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参与相关项目,并将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等保持紧密合作。


  本文首发刊载于《中国新闻周刊》总第752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关于
公司简介
董事长寄语
企业文化
荣誉资质
领导关怀
发展历程
视频刊物
投资者信息
定期报告
临时报告
公司治理
投资者教育与保护
投资者热线
解决方案
产品设计理念
武警信息化建设
核电实物保护方案
案例
核电实物保护方案
武警信息化建设
平安城市
动态
公司新闻
行业报道
人才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